為了提升一眾香港ATC的管制技巧,以迎接29/7去上海的Group Flight暨HKVGFS的Group Flight及VATASIA一年一度最大的Event—EASTEN WIND 2006。HKVACC在26/7舉辦了一次親臨香港國際機場實地考察的活動。以無線電接受器收聽來至鶴立在「機場平原」的管制塔和鐵鳥之間的對話。
陪伴著CHOCO1戰機機師乘塔東涌線抵達東涌恆生銀行,一路上是灰塵的天空作背景,一架新航和中華劃破了RWY25R的Final長空。八位ATC、ATC Assistant和機長,先在美食廣場醫肚,順道認識對方。最有印象的當然是一見同校J@cky的真人、Winsome的全彩民航通鑑和非常昂貴的賬單!
乘塔S1巴士,到達初次踏足,玻璃幕牆的港龍大樓。才剛下車,J@cky和MC兩位高層便說下錯站……環望四週,是草坪和在高速公路飛奔的汽車,感覺有點落難。當然,熟悉機場的高層們便充當領隊,帶領我們步行至某一條天橋上。不過,這兩名領隊卻越遠越遠,又走Short Cut,險些便Visual Contact Loss。不知高層們是否經常在Hong Kong Radar席位上做隔距,結果把我們的隔距也帶得很遠的。
第一次收聽的頻道是Hong Kong South Tower。正如剛才所說,RWY25正在使用,我們所站的位置在RWY25L頭的遠方。視線觸及的範圍為J10、J9和K5,當然還有南機坪的部份。說實話,South Tower的工作就是不斷從Ground South接飛機,協調不同類型的飛機進入跑道Line up的次序,批准飛機起飛,送飛機給Departure。在身後不斷飛過的泥頭車形成的背景噪音中,大家對著當日的離到場時間表,等待一架架飛機進入跑道。每一次B744或者B777開動引擎,一幕幕如爆炸般的響聲便在空間中迴盪,引起我們一陣陣的高潮。MD-11的三引擎發動聲,更快把我們的耳膜震破呢!
聽了一回後,我們便開始聽到(當然見到啦!)台北Ming大大經常面對的困境。那時候有一部國泰B777在J10等待,剛好一架B747F來到K5。不知是否國泰的機師好心讓路,還是South Tower的一些不能推測的想法。我們只見遲來的B747F先到跑道上滾行。South Tower叫國泰B777在B747起飛後進入跑道待命。可是,殺出了一個程咬金—中國南方的小鐵鳥。出奇不意地守在J9上。國泰問South Tower是否排隊,Tower見中國南方的小鐵鳥弱不禁風,肯定被B777的尾流吹得東歪西倒,結果叫國泰繼續守在J10燒油。中國南方先起飛。
及後,正當是國泰的機會時,K5那邊又來了一架快速的MD-11……國泰真的一面無奈。先讓B747F,後讓南方,再讓MD-11……他也怪不到誰,MD-11真的能超越B777。
然而,更多的事情發生,這架國泰的鼻子是白色的,是和港龍調換嗎?我們只能一面笑,一面目送他離開。離開天橋時,我們的Radar大大又帶隔距……
乘車到客運大樓涼冷氣,大家的話題還是離不起航空、航管、VATSIM……最棒的是MC的一個比喻—當Hong Kong Radar獨自擔起大旗時,其程況就如ATC第一版那般只有一個Frequency供所有的席位發話。只要發IFR Clearance,便糟糕了。
來到RWY25R的Final,結合了Arrival和Cargo Arrival。非常煩忙,但隔距卻是一流,平均進場飛機相隔2分11秒。給North Tower帶來了一個愉快的上班天。我們此時期待的,便是一些少有來香港的航班,包括經典紅底白十字的瑞士航空、全新塗裝的聯合航空、被喚作「速鳥」的英航等……當然,進場的航班也不乏平常見到的,例如中華、長榮、中國東方、中國南方……自己人國泰和港龍更是一架接一架。然而,ILS Approach的管制簡單,但忽然飛來了一架VFR,便複雜得多。
UPS貨機降落後,我們便動手起程回客運大樓,聽聽Delivery如何應付六班同一時間離閘的離境航班。然而,我們的上空又來了一架港龍,這回是國泰鼻的港龍花機……
轟隆隆從我們的頭頂飛過,樣子可愛極了!不禁令人聯想較早時那架港龍鼻的國泰。看來兩間航空公司不只是管理層的合拼,連零件都來過Crossover。
返回了客運大樓,監聽著Delivery的頻道。當時條Frequency已經擠滿了離場的航班,我們聽到有飛機被排到第十三架後推—「XXX, you are number 13 departure」。不知該班航機的機長會有甚麼感覺?其實上海那邊正實施流量管制,我想飛機非等多五至十分鐘不可。Delivery還要求數架飛機Standby五分鐘。可見Delivery不是一個輕鬆的席位。若然各位不太認識流量管制的威力,不妨看看Ming大大的Blog。自會有所體會。
此時,MC大大就開始講解一個簡短的Clearance就是好的Clearance的道理。例如去台北中正機場,我以往給Clearance是:「XXX, cleared to RCTP, via OCEAN2B departure, V3 transition, flight level will be assign by Hong Kong Radar, Squawk 5301」。然而,MC大大建議的則是:「XXX, cleared to RCTP, OCEAN2B Departure, Squawk 5301」。這樣明顯簡化了整個Clearance,好讓機師不用覆頌一串串長得要命的Clearance和使飛機能及早離場。另外,關於Information的問題,現在我們都協議,當飛機做Radio Check或者Ground給Taxi Clearance時,都告之飛機Departure Information是第幾報,令機師自己去看ATIS。
Delivery繼續奮鬥,好在現在的航班均配有FMC,讓Delivery把整個Clearance傳到飛機的FMC熒幕上。機師只需Read back Clearance便可。Delivery少了一重功夫,對增加航管的效率有莫大的益處。
最後一環的節目,便是一眾人坐到許留山吹水,亦是一些前輩分享自己過往的航管經驗的時候。MC大大記得自己第一次上管制塔的時候便是EASTERN WIND。他當Delivery,身旁是VATASIA的William Woo,加上當時使用的雷達是ASRC,每一次只能看到和修改一條Flight Strip。在那麼多飛機的情況下,可想已知MC大大當時的壓力。
當ATC不難,只要熟悉那些指令,快快手推給其他ATC便行。當一個顧全大局的ATC卻不易。Delivery要為離場的飛機排順序,Ground要控制場面的交通,Tower要盡可能發揮跑道的容量,Approach/Departure要拉隔距,Radar要負責控制流量和與鄰近地方的ATC協調。這就是今次的實地體驗感受。試想想North Tower若不想出如此的方法,讓GFS能在兩架ILS進場的飛機之間橫越跑道;Delivery只顧批飛機許可,不理會流量管制和場面的交通情況,後果便是GFS等很久也未能返回基地,場面充滿著後推的飛機,上海的天空是等待進場的飛機……感受太深了!看來要好好看待ATC這行業。
回程時,MC大大預言今晚VATSIM必會是Full Staff,結果只是差了Ground。(畢竟只有兩位STU1出席本活動)。希望出席了是次活動的ATC Assistant們,繼續努力學習,快些上管制塔當更吧!我也是時候上Kai Tak Tower,為各位機長大大服務!在此感謝J@cky和MC大大給了我們難忘的一個下午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